
11月21日晚,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在深圳前海欢乐剧场落下帷幕。本次闭幕式首创滨海实景舞台,打造了全球首个“城市全景闭幕式”。以“星辰大海”为主题的舞台主体如画卷般从海面铺展而出,以此生动诠释了融汇国际视野、岭南韵味与时代精神的“湾区气魄”。
全运盛事激活前海文旅新生态
伴随闭幕式的举行,前海文旅在十一月中下旬依然热度不减。据最新统计,前海石公园在闭幕式前期周末日均客流量已突破5万人次,较国庆黄金周峰值翻倍,创开园以来最高纪录。为应对客流增长并提升体验,园区通过提升都市沙滩品质、增设免费遮阳伞与沙滩椅等措施优化服务。特色海边小火车、漫游代步车以及完善的散步慢跑与骑行绿道系统,共同构筑了独具特色的“微度假”生活场景。
以“香港味、国际范、滨海风、现代化、未来感”为特质,前海正加速打造一个独具魅力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。今年以来,前海相继建成并开放了冰雪世界、湾区之眼、欢乐剧场、K11ECOAST海滨文化艺术区等多个新地标,海上世界明华轮也完成改造并重新迎客。“奶龙”“小黄鸭”等热门IP展览的持续引入,进一步丰富了区域的文化体验内容。这些新设施与新内容的集中亮相,迅速转化为可观的经济效益:2025年1-10月,前海规上文化、体育和娱乐业企业营收总额同比增长26%,限上住宿业企业营业总额同比增长10.5%。
在此基础之上,前海进一步从产业协同层面整合资源。10月31日,前海文旅发展联盟正式成立,首批吸纳景区、酒店、商圈、旅行社等超过30家会员单位。联盟同步推出“微度假,yeah前海”系列产品,围绕“摩天轮+”“冰雪+”“演出+”等七大主题打造特色套餐,成功推动“观赛+度假”一体化体验模式。此外,在全运会期间落成的中国国家地理“红框”装置,与计划于2026年春季启用的“深港光影”主题自然驿站形成联动,将通过科学解读落日现象、云层分类和深港双城光影对比等内容,构建一个兼具科普性与沉浸感的公共体验空间。
火炬传递勾勒前海发展脉络快牛策略
本次全运会的火炬传递活动为闭幕式进行了充分预热。11月2日,十五运会火炬在深圳完成全长45公里的传递,其中途经的27个城市地标中,有超过半数位于前海范围内。在“创新之路”段,火炬从前海石公园出发,途经海风桥、前海大道、听海大道,最终抵达前海国际会议中心,全程展现了“一半山水一半城”的生态底蕴。
传递沿线还设置了多项特色展演活动:小轮车骑行、电动水翼板划浪、AI无人船试航等现代体育项目,与非遗舞麒麟、深港青少年合唱等传统文化表演相映成趣,生动诠释了前海深港融合、创新跃动的区域特色。
火炬所经之处,正是前海15年跨越式发展的真实写照。从一片滩涂起步,如今这里已成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0亿元、集聚企业超20万家的现代化新城。数据显示,前海实际使用外资和固定资产投资金额分别达到成立初期的117倍和93倍。2025年前三季度,前海实际使用外资152.7亿元,同比增长25.4%,占深圳市总量的56.4%。其中,实际使用港资122.6亿元,同比增长40.6%,占前海实际使用外资的80.3%。
“科技创新、专业服务与国际合作在服务贸易领域的深度融合,已成为前海吸引外资的重要突破口。”综合开发研究院(中国·深圳)副院长、前海分院院长曲建指出。目前,前海已集聚超过1.2万家外资企业,跨国公司总部数量位居深圳市首位,成为外商投资中国的“首选地”之一。
创新动能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
前海的科技创新,在服务十五运过程中展现出显著成效。在智慧交通领域,由香港大学与前海智园公司深港团队联合研发的首艘AI无人船“海擎一号”已在前海桂湾河水域精彩亮相。研发团队表示,未来将探索共建开放式AI无人船及海洋科技测试试验示范基地。与此同时,前海宝中片区文体场馆全面完成“智慧+数字”系统升级,宝安体育场、宝安体育馆通过引入AR、VR及AI技术,实现了场馆运营与观赛体验的数字化转型。
制度创新始终是前海的核心优势。累计推出的近900项制度创新成果中,超百项已在全国复制推广,前海连续四年蝉联中国自贸区制度创新指数榜首。根据2021年8月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发布的《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》,前海范围扩展至整个西部临海地带,总面积扩大8倍,占深圳四分之一海岸线,由此汇聚空港、海港、会展商务等核心要素,获得了实现“从1到100”飞跃的强劲动力。
盛会终会落幕,但前海所展现的,是一种可触摸的未来理想。当人们透过“红框”欣赏落日、在骑行绿道上感受海风、在智慧场馆里体验科技,全运会便完成了其最深远的使命——它如同一座桥梁,将赛事的激情与城市的未来紧密相连。这座桥梁,正将短暂的“高光时刻”转化为可持续的“城市活力”,让一种融合了生态、机遇与现代化治理的品质生活,在前海落地生根,成为每个人可感知、可参与的现实选择。
【深看工作室】
审稿人:严圣禾
编校:钟欢欢快牛策略
恒汇证券app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